家谱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中国,家谱文化已经传承了3000多年。利用家谱寻根寻祖,探寻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的家族谱系和家族文化,实现了很多人对“家”的精神期待。家谱的编纂对于迁居异地、重视孝道的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,族谱编纂呈现网络化趋势,影响我国姓氏族谱数据安全的问题亟待关注。
图片源自网络侵删
一、家谱网络化的原因
1.大势所趋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,在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多样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社会,传统、复杂、繁琐的家谱编纂方法已经不适应家谱文化的发展和传播。在百度搜索“族谱”、“族谱编纂”、“族谱”,会自动弹出“族谱编纂指南”、“族谱编纂模板”、“族谱编纂软件下载”等词条。家谱的编纂不再局限于一支笔一张纸,没有了文字的限制,有了更多的选择。
2.网络便于传播和保存。经过历代的战乱和社会动荡,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族谱几乎已经失传,今天能看到的古代族谱,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编纂的。纸质家谱具有易损坏、易丢失、家谱复杂、更新不便等特点。与纸质家谱相比,网上家谱更容易保存,传播更快,更容易查阅。要保存与纸质家谱相同的信息量,网络家谱通常只需要占用几g的硬盘空间。
二、网络对家谱有影响
1.家谱编纂无差别。网上家谱的编纂一般都有固定的程序或模板。按照网上模板编的家谱也差不多。与纸质族谱相比,其人文背景、地方特色、家族文化不明显,文化化学价值大大削弱。
2.信息泄露的风险。传统族谱编纂保存流程严格,族谱印刷有严格的数量限制。每套族谱都有一个字号排列,并预留专门的一页记录对应字号的族谱。族谱不允许外借或展示给外国人,否则对家庭造成不良影响和个人信息泄露,家人将从严处理。网络编制的族谱存放在网站中,清晰地记录着每个家族的个人情况和血缘关系。网络家谱只要有用户权限和密码就可以查看。对于一些防御门槛低的网站,很容易发送信息泄露风险。信息一旦泄露,用户很难察觉,很难维权。
三、对策和建议
1.将传统和现代编辑形式有机结合。将传统家谱纳入“互联网+”,开发以数据为中心的家谱网络系统,探索建设网络家谱“区块链”,更好地传承家谱文化。
2.加强网络家谱信息平台的安全监管。有关部门要建立网络平台准入制度,严格控制网络家谱编辑平台,及时下架存在泄露风险、不对外开放的平台。
文章来源:樟树市阁山镇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文字、图片)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,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