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大多数人只有一姓一名。但在过往,除了姓和名以外,还有字、号等。其中,“字”是古人长大后起的,与“名”相连而通称名字。我们今天常说某某人鸣什么名字,按古人的标准观就包括“姓”“名”“字”三个部分,三者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体,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。
关于古人的“字”及其作用,清人王应奎说“古者……字以表德”,意思是说,字是表示个人品德或追求的。但在多数情况下,“字”与“名”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,绝管用途不绝相同,二者之间并非完全没有联系。古人大多因名取字,“名”与“字”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。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,字翼德,在这一名字中,“飞”是名,“翼德”则是对“飞”的解释,因为“飞”就是“翼之德”。由于是“名”的解释和补充,与“名”相表里,所以又称“字”为“表字”。
在我国传统社会里,人的“字”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才取的,是成年的标志。男性到20岁便是成年人,要举行冠礼,然后就可以参与社会活动,或娶妻生子、为官为宦。不仅男性如此,女性也比照男性的做法,在15岁成年,举行笄礼,取“字”供嫁人或朋友呼唤。在此之前由于没有“字”,女性还被特殊称为“未字”或“待字”。由于古人特殊重视礼仪,在有“字”后一般都避讳“名”,称呼时也只称“字”而不称“名”,假如直呼其名,还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。
另外,古人的“字”多种多样,用途也不绝相同。最初,人们取字非常简朴,去去只取一个字,与“子”“伯”“仲”“甫”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。如孔子弟子颜归字“子渊”,冉耕字“伯牛”,冉雍字“仲弓”,这些名字中的“渊”“牛”“弓”就是他们的字。孔子有个哥哥字“孟皮”,他本人排行老二字“仲尼”,这里的“孟”“仲”都是表示排行的字,分别代表老大或老二。当然,也有人取字时只用一个字,不加别的字辞,如陈胜字“涉”,项羽字“籍”即是。后来,人们取字才越来越讲究,情况也越来越复杂。有些人在取字时效法古人,取字“士则”“思贤”“师亮”等;有些人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,取字“温叟”(长寿不夭)、“永全”等。这些都含有深刻的意义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文字、图片)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,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