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是血缘关系的象征,是家族最明显的进场券。姓氏这一概念从遥古时期就已经出现,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图腾崇拜。姓氏是我们“根文化”的依据之一。但是在历史入程中有很多因各种原因改姓的情况发生,那这算不算背祖弃宗呢?小谱将为你还原历史中姓氏文化的“改姓”。
图源网络
在我国历史中,改姓的情况并不算罕见,原因也多种多样。
因避讳改姓
在古代封建王朝中,皇帝是至尊,在文字避讳这方面每朝每代都有,避讳皇帝的名字是最基本的。假如皇帝登基,姓名中含有皇帝名讳的字都要改掉,甚至连姓氏与皇帝的名字中间某个字同音都不行。唐玄宗在位时,特地下旨,强迫姓姬的人改为姓周,因为“姬”字犯了他名字中的“基”字的音讳。
因避难改姓
古代的有一种罪罚鸣作“株连九族”,即家族中有一人犯了重罪,全家族都会丢掉性命。因此,部分族人在面对灾祸时会选择改姓。清亡后,大批满族人纷纷改姓。如大名鼎鼎的爱新觉罗氏,有的改成了姓金、姓依、或姓肇;部分叶赫那拉氏改成姓叶、姓南或姓那等等。
图源网络
汉化改姓
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之后施行汉化政策,很多少数民族都将姓氏改为单姓,比如拓跋改姓元,独孤改姓刘等。
因家族灭亡改姓
在夏商周时期有很多小国,部分被灭国的贵族后裔会选择以国为姓。比如鲁、曹、卫、燕、郇、应、邢、焦、滑等国贵族,其实大多是周文王的后代,本姓姬,但是诸侯国被灭,他们就纷纷改姓了。
图源网络
我国是一个注意血脉传承、家族传统的民族,改姓在国人观来就是背祖弃宗的行为。但是改姓是处于时代之下的无奈之举,有的家族则是不得不在覆灭和改姓之间抉择。在古代的统治制度下,很多行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,所以有的家族会在之后重新将姓氏改归往,但很多家族经历时过境迁,也就只能以现有的姓氏继承传承下往。
古代改姓相比于现在是很轻易的,基本上宗族内部达成一致就可以了。现在改姓则面对着各种手续。正因为这种便利,所以古人在将姓氏改归来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家族内部的习惯。因此,本着宗族意识,还是有很多家族会把姓氏改归来。
(宗谱云:www.zupu.cn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文字、图片)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,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