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来源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资讯动态 > 姓氏来源

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,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转载
2021-12-14

  我们都知道,姓是一个人出生后伴随终生的标志。但在古代,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,姓是会变的。有的会变成和皇族挂钩的尊贵姓氏,有的则会变成坏姓。今天,宗谱云小编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下为什么古代会出现频繁改姓的现象,这种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  古代改姓一般包括赐姓、避讳改姓、避事改姓、特别事件改姓、冒姓、改异族姓、求简改姓等类型。

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,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  1、赐姓

  赐姓是指天子将某一姓氏赏给某人或某个家族。上古的赐姓,带有传说性质,例如说舜帝赏给颛顼后人嬴姓,夏帝孔甲赏给为他饲养龙的人姓御龙等等。又有人引《左传》中史赵的话“……及胡公不淫,故周赐之姓.使祀虞帝。"认为赐姓始于周,不过就赐姓的自觉性、频繁程度和影响来观主要还是在汉代以后。清代赵翼便说:“赐姓本始于汉初。"等根据所赐姓的性质,可把赐姓分为以下四类:

  (1)赐皇姓:即将皇族的姓氏赏给他人。被赐者主要有两类。一类是有大功之人,例如汉高祖刘邦赐项伯、娄敬刘姓,唐初赐诸功臣徐世勤、罗艺、高开道、杜伏威、胡大恩等李姓。赐皇姓给这些人的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,巩固政权。另一类为周围的少数民族。唐王朝向异族赐李姓就是典型的例子。据姓氏书载,源于柳城(今辽宁朝阳县)的李姓有两支,一支祖先是契丹族的酋长,玄宗、肃宗时的名将李光弼即属此一支,另一支的祖先为奚族人,他们的李姓都是唐王朝所赐。鸡田李姓原为河曲的一个部落,代北李姓原为沙陀人(古西突厥人的一个部落),渤海李姓原为鞅潮人,他们的李姓都是唐王朝所赐。又唐肃宗乾元元年,西域匿识国国王来朝,肃宗也赐他李姓。

  (2)赐佳姓:即将含义较好的姓赏给他人。被赐者也多为对皇室有功者或异族的回顺者。如西汉廷尉扶嘉本姓巫,曾劝刘邦定三秦,刘邦称帝后认为他志在扶翼汉室,故赐他扶姓。南凉王秃发得檀之子贺回顺北魏,因北魏与南凉都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,有共同的祖先,所以魏太武帝说:“你与朕同源。"于是赐贺源姓。有一种情况较特别,即将佳姓赐人是出于避忌等原因。如后梁时的信州刺史危仔昌,因与杨渥战败,投奔吴越王,武穆王钱锣认为他的姓“危"不吉利,于是改其姓为元。

  (3)赐一般姓:有的赐姓含义与褒贬无关,只因皇帝一时的兴致,便改动了臣子的姓氏。如北宋制置使金赋是汉朝金日殚的后代,宋高宗在他的金姓上加了“氵".他的姓就变成了“淦""。明初有鸣"有日兴"的,明太祖在他的姓上加“宀”他的姓就变成了“宥”。

  (4)赐恶姓:即将含贬义的姓赏给他人,一般认为始于王莽改匈奴单于为降奴单于。被赐恶姓者多为触犯了统治者利益的人。如南朝齐武帝永明八年,萧子响谋反被诛,齐武帝萧赜赐其姓为销氏;如明朝王骥平定麓川(在今云南腾冲县境内)当地土司哀求赐姓,王骥便赏给傣族酋长怕、刀、剁三姓。实际是威胁他们不可再与汉族政权抗衡。

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,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  2、避讳改姓

  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直呼或书写,这就是避讳。自汉代至清,避讳之风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,因为姓氏要被人称呼和书写的,所以假如某个姓恰与皇帝的名字相同,就犯了大讳,必须更改。因避讳而改姓的情况可分为两种:避名字与避嫌名。

  (1)避名字:某个姓氏与当朝国君的名或字相同,去去要改姓。例如项羽名籍,籍姓改为席姓,西汉元帝名奭,奭姓改为盛姓宋真宗名恒,恒姓改为常姓。

  (2)避嫌名:即不仅要避国君的名字,对国君名字的同音字也要避讳,这是避讳中最苛刻的一种。例如唐宪宗名纯,因复姓“淳于"中的“淳”与“纯"同音,故复姓淳于改为单姓于。五代时王审知在闽称王,闽人姓沈者为避同音的“审"字,往掉“沈"字的“氵”,再改为与“结"相近的尤姓”。

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,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  3、避事改姓

  避事改姓指由于政治原因、个人怨仇或归避某些禁忌而被迫改变姓氏。详细有如下三种情况:

  (1)避难改姓,即由于国难或家难而改姓。秦统一中国后,原六国贵族的后人为了免受迫害,有的就改了姓氏。像燕人田光的后人改姓光,晋大夫荀氏的后人改姓苟。王莽统治时期,汉室后代受迫害,为了避难,汉太子太傅谏(疏的异体)广的曾孙孟达往掉"球字的"玉“旁,改为束姓,泰山鲍氏往掉“鲍"字的"鱼"旁改为包姓。

  (2)避仇改姓,即因藏避仇人而改姓。如孔子弟子端木赐(即子贡,复姓端木)的后人因避仇改姓木,伍姓中有人避仇改姓五,复姓胜(sheng)屠氏的后人为避仇改姓胜(sheng)。

  (3)避忌改姓:即因归避某些忌讳而改姓。如唐御史大夫韦伦奉使吐蕃﹐让御史苟曾任判官一同前去。途中因听说吐蕃人忌讳狗,便赶紧报告了皇帝,皇帝传旨将苟曾的苟姓改为荀姓。

 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,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  4、特别事件改姓

  当碰到一些特别事件时也会引起改姓。例如汉武帝时的丞相田千秋,因为年老,被准许乘车出进宫庭,时人称他为“车丞相",他的子孙因此而改姓车。十六国之一前秦的创始人苻洪本姓蒲,东晋穆帝永和六年,穆帝任蒲洪为征北大将军,为达到称王的目的,蒲洪宣称,有谶文说身上带"草付"字样的人应称王,而他的孙子坚背上恰有“草付"的字样,于是就将蒲姓改成了苻姓(“苻”即“草付")。

  5、冒姓

  冒姓是指为了某种目的(清代赵翼回纳为师家法、附门望、攀权势等)而改姓他人的姓氏,始于汉初·魏晋以来尤为盛行。有冒母姓的,如吕平是吕后姊之子,本不姓吕,适逢吕后封吕氏家族,于是冒姓吕,而得以封侯。又有冒主人之姓的,如汉初灌夫之父张孟为灌婴(文帝时丞相)的舍人,得幸于灌婴,荐为二千石,并冒姓灌姓。

  6、求简改姓

  在姓氏发铺中,有一种求简的趋势,主要表现为两方面:

  (1)复姓改单姓:有人拿东汉的《风俗通姓氏篇》和北宋的《百家姓2相比较v前者双音姓占1/3,后者双音姓仅占1/10,由此可见复姓逐渐单姓化了。古籍中记载的复姓改单姓的例子很多,例如春秋鲁大夫富父终甥(复姓富父)的后人改姓富,战国西门豹(复姓西门)的后人改姓西,明朝端复初本姓端木,后改姓端。又如慕容氏有人改单姓慕,钟离氏有人改单姓钟,北门、北宫、北郭、北人,北野氏都有人改姓北,司马、司空、司徒、司寇氏都有人改姓司。

  (2)往掉偏旁:姓氏有的来源于国名.这些字许多带比较复杂的偏旁,为了方便改为书写较简便的姓氏。如掷、邴、郜、邾,郕分别有人改成章,丙、曾、朱、成也有往掉其他偏旁的,如聘改为冉,随(随)改为隋,芦改为卢等。

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,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文字、图片)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,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