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来源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资讯动态 > 姓氏来源

明代建成的瞿昙寺坐落在哪个地方?有什么历史价值?

转载
2021-08-18

  瞿昙寺座落在乐都县的南山脚下,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。那里风景幽雅,山水宜人,寺后有靠山,寺前有照山,清泉流水,林木葱郁。寺院建筑古色古香,吸引过万千游客。更使瞿野寺增色的是,距寺院十余里的地方就是一带连绵数百里的莽莽雪山,山峰层次错落,终年积雪。晴天遥眺,宛如银屏玉阁,矗立千仞。

明代建成的瞿昙寺坐落在哪个地方?有什么历史价值?

  这座古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?公元1393年,一位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的西躲僧人名鸣桑儿加查实(俗称三罗喇嘛),率众东迁,在瞿昙寺现址修起一座小佛堂。三罗喇嘛到南京贡马,哀求护持和赏给寺额。明太祖朱元璋封三罗喇嘛为西宁卫僧纲司都纲,主管这个地区的宗教事务。另外,朱元璋取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族姓“瞿昙”(今译为乔达摩),为那座小佛堂命名,敕赐金书横匾一方。这块将近600年的明代匾额,现在仍旧挂在那座佛堂的内檐门额上方,那座小佛堂因此称作“瞿昙寺殿”,俗称前殿。

  明王朝历代皇帝承袭了朱元璋扶持瞿昙寺上层,以安定边元、连续西躲的方略,曾有7个皇帝先后为瞿寺下达敕谕7道﹐诰命2道;封大国师、国师各一,颁给大金印1颗,镀金银印1颗,象牙图章2方,铜印1颗。据当地躲族民间传说,瞿昙寺还有受封的“七禅师、八都纲”。自永乐时起,先后修建规模宏大的殿宇佛堂4座,下院1处,钟鼓楼房4幢,厢廊72间,碑亭两座,另有禅房僧舍以及寺主庭院等;立御制碑刻5通,赐瓶炉香案、钟鼎磬鼓、佛像袈裟等多件。明王朝还多次派太监到瞿昙寺视察,赏给该寺山场、园林、田地,使其领属13寺,管辖7条沟,还调拨52员旗军护寺,可见瞿昙寺在明代的我国西北地区,地位相称显赫。

  游人从瞿昙寺前山门中经金刚殿、瞿昙寺殿、宝光殿,最后到达隆国殿,将会观到这些主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,各主殿两侧参差错落,配建的亭台楼阁、廊厢偏房,疏密有致而各有特色。殿外庭院佛塔经幡,翠柏苍松;殿内佛像青灯,钟鼎磬鼓。整个瞿昙寺建筑既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宫延建筑那种落落大方、宏伟宽宏的气魄,又表现了明代建筑艺术的工于纤巧,精雕细琢的独具匠心之美。瞿昙寺从初建佛堂、陆续扩建直至基本定型,前后经历了将近半世纪的光景,但是瞿昙寺建筑的总体结构却如同一气呵成,于严谨中见疏朗,于肃穆中显幽雅,自然流畅,浑然一体。

  明代建成的瞿昙寺坐落在哪个地方?有什么历史价值?

  古代建筑家们巧妙地利用了当时当地的地形特征,在瞿昙寺前院之后又建起最富丽堂皇的后殿——隆国殿。这座殿堂屹立在全寺最高处的一个宽大台基上,占地面积912平方米。令人感爱好的是这座雄伟的殿堂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一眼名泉——瞿昙池,在隆国殿内,于清泉之上又盖起高三米的“泉神堂”,形成殿内有堂,堂内有泉的奇看。隆国殿两侧建有两厢廓,当地群众称之为“七十二间走水厅”。走水厅从中殿两侧拾级而上,平地陡起,斜廊相衔,连檐通脊,使瞿昙寺建筑既解决了暗水通道问题,又使整个建筑自成一体。厢廊绘制了400平方米的壁画,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一生作了神化宣传。整个壁画描绘了数以百计的人物,还有山石云雾、流水亭阁、花卉林木,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  瞿昙寺存有明代的五通御碑,还有明清时代的十方匾额,这些碑匾有的还是汉躲文字合壁,除了史料价值,书法艺术水平也不容忽视。这座寺院的后钟楼悬挂着一口宣德青铜钟,这口高约1.8米,口宽约1.5米,重达1吨有余的巨钟,钟声悠扬,传说可遥飘到三十里外的巴燕镇,躲族群众中有条谚语:“角仓(指瞿昙寺)的钟响,巴燕的马惊!”就是这么来的。

  瞿昙寺现存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“象背云鼓”了。那是一只石雕卧像,背上托起木雕的叠云,叠云架起一面真鼓。石象高约1米,周5.3米。石象归首顾盼,鼻卷莲花。那神态好像在告诉人们:云中的鼓声如雷,大雨将至了。

  瞿昙寺在明代是那样显赫,清代中落,解放前一片衰败景象。现在的瞿县寺,已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一,它的艺术价值已受到人民政府和群众的重视,到瞿昙寺参看的中外人士络绎不尽。瞿昙寺历经沧桑终于归到了人民手中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文字、图片)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,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