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在中华文化上传的上下五千年时间里,诞生可众多有些的诗人作家,同时也衍生出诸多优美作品,这些作品涉及到古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将许多优秀思想习惯用诗词的方式流传至今。
在古时,当代的诗词作者最喜欢表现的便是思乡之情了,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中的一句"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"便是众多优秀思想作品中的典范,也借此表现出我们华夏子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,令人为之动容。就在不久之前,一个在海外漂泊300多年的家族,拿着族谱来中国认祖归宗,直言自己是中国人,这其中又发生了些什么呢?
这个在海外漂泊300多年的家族祖名姓"田",祖先在明清朝代交替年间被朝鲜军队抓做俘虏,随后整个家族便带着自己的"中华根"在朝鲜生活了300多年。虽然人在海外身处异乡,但他们没有一刻不想回归故土,回到曾经养育祖先多年的华夏土地上。
300多年时光飞逝,直到十几年前,他们才重新踏上故土,成功认祖归宗,直言自己是中国人。说到这里,不禁有人发问,为何直到300多年后才回到中国?这期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,才导致几百年不能回归故乡?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"田"姓家族祖先全名田好谦,生于公元1610年的河北,虽然出身平庸,但田好谦却有极强的家国情怀,年少时便立志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。可惜生不逢时,当时正处明清两朝交替时期,战争频发,看着百姓日夜遭受战乱困扰,刚成年的田好谦便带着一腔热血加入军队,想要为保护人民献出自己的力量,但走进军队之后,他便遇到了诸多问题。
当时军队散漫,士兵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,就好像战争与他们无关一样。田好谦看不下去这样的军情,多次劝导周围士兵认真训练无果后,田好谦主动寻找上司说明情况,但却遭到上司无情驱赶,无奈之下,田好谦只好自己一个人努力训练,想以自身为标准,被周围官兵们立一个榜样。但好景不长,很快敌军便强势袭来,田好谦所在的军队理所当然的败下阵来,田好谦本人也被朝鲜军队当作俘虏带走,不知去向。
朝鲜军官对田好谦这个普通士兵印象深刻,觉得这种敢打敢拼的将才不应被埋没于此,便想提拔田好谦为朝鲜效力。当时的田好谦一身正气,大有一种虽然军队输了,但我没输的气势,宁死都不愿为朝鲜效力。朝鲜军官看他态度如此坚决,便不再为难田好谦这个人物,与田好谦交流几次后,便给予了本该属于他的自由。
虽然重获自由,但当时战况混乱,田好谦身处异地,根本没有回家的机会,于是便先在朝鲜安家,想着等战局稳定之后再做打算。就在田好谦等待时机时,突然接到了在朝鲜当官的邀请,这让他很是无奈。原来之前释放他的朝鲜官员不舍埋没他这个人才,便想邀他做官,面对这个释放自己的朝鲜官员,田好谦不好再次拒绝,便同意暂时再次当官,但这个官一当,却当了一辈子。
在朝鲜当官多年后,田好谦虽娶妻生子,成家立业,但还是心系家乡。田好谦虽然十分思念家乡,时时刻刻都想回家,但不像《回乡偶书二首》中说的"离别家乡岁月多,近来人事半消磨"那样老时回归家乡,而是在朝鲜度完余生。田好谦虽然在朝鲜前途一片光明,但直到逝世他也没能踏进故土半步,于是便将回家的愿望,留给"田"氏子孙。
田好谦在子女小的时候,便叫他们中国话语和中国风俗习惯,每逢中国节日还会带着儿女们一起过节度日,为每个子女心中都种下了一颗名叫"中国根"的种子。临死之前,田好谦将遗愿告诉自己的弟子和儿子,希望他们有机会可以将自己的遗像带回家乡。田好谦死后不久,他的弟子在向我国进贡时,遇到了老师家乡之人,便将遗像托付于他。
田好谦的儿子也没忘记父亲的遗愿,一直努力寻找机会与所在中原的田氏家族联系,终于在寻到一名田氏后代,一起写出了家中族谱。田好谦的儿子田会一去世后,田会一又让子孙们记住自己的华夏根,并让他的子孙们一定要在田氏家族的墓碑上刻下广平府田氏的字样。
在清朝年末时,由于我国国内战乱不断,田氏一族再次与我们失去联系,不过在这些年间,他们从没有忘记寻找自己的"中国根"。终于,在2004年,海外漂泊300多年的家族,拿着族谱来中国认祖归宗,并且跟众人直言自己是中国人!故事也至此结束,那么关于这件事,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?欢迎留言讨论!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文字、图片)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,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