族谱知识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资讯动态 > 族谱知识

想要研究族谱文化,就必须了解这几本古籍!

转载
2023-03-21

家谱族谱,在我国起源很早,至于其详细的起源时间,有诸多说法。一说起源于周代,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,一说起源于宋代,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、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。以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来计算,家谱已经存在3000多年了,那么想要了解如此悠久的家谱,可以借助哪些古籍呢?跟着小谱来了解一下吧。

想要研究族谱文化,就必须了解这几本古籍!族谱文化,就必须了解这几本古籍!">

图源网络

家谱主要是以一族一姓氏为单位,记载家族的兴衰变革、族员的逝世繁衍。我们常说族谱可作为数典认祖、研究历史、地理、社会、民俗等参考资料,但是它究竟是立足于家族发铺的,所以对本族相关的记载更加细致。但是对于整体的族谱文化,其只是其中一部分,虽然单一的姓氏族谱铺示了一部分的族谱文化,但若是想要了解更全面,则需要借助其他的古籍。

《氏族志》是唐代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。贞看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,修订《氏族志》,以李唐皇族为首,外戚次之,山东氏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。贞看十二年春正月,《氏族志》最后定稿,收进了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,姓分九等,共计百卷,唐太宗下令颁行天下。

想要研究族谱文化,就必须了解这几本古籍!

图源网络

唐太宗在修订《氏族志》的指导思想为:“命士廉等遍责天下谱牒,质诸史籍,考其真伪,辩其昭穆,第其甲乙,褒入忠贤,贬退奸逆,分为九等。”虽然唐太宗是站在帝王的角度,为促入王朝发铺颁布这项任务,但是却直接影响了家谱文化的影响,最直接的就是整合了当时的诸多家谱,融汇为一体。

《通志》南宋郑樵著纪传体中国通史,也是重要的研究族谱文化的古籍,当今称其为以人物为中央的纪传体中国通史,但中国传统史学将其回进典章制度的政书,列为三通之一。《通志》是以另外一个角度与族谱文化相连接,那就是人物。另外,《文献通考》是宋元时代学者马端临编撰的典章制度,此古籍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细致,兼采了经史、会要、传记、奏疏、议论等多种资料。其中的许多内容分类,如户口、征榷、职官等多个方面都与族谱文化有关。

古代除家谱外,还有《谱牒》,为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。古代有许多的谱牒,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、《姓氏簿状》等是专门的谱学书籍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文字、图片)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,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